8684首页> 常用查询> 邮编查询> 国际邮编> 亚洲国际邮编> 伊拉克邮编
伊拉克邮编
中文名英文名域名后缀国际区号国际邮编北京时差当地时间
伊拉克 Iraq IQ 964 999048 -5
伊拉克介绍



    自然地理:位于亚洲西南部,阿拉伯半岛东北部。面积44.1839万平方公里(包括924平方公里水域和伊拉克、沙特中立区伊拉克部分3522平方公里)。北接土耳其,东邻伊朗,西毗叙利亚、约旦,南连沙特阿拉伯、科威特,东南濒波斯湾。海岸线长60公里。领海宽度为12海里。西南为阿拉伯高原的部分,向东部平原倾斜;东北部有库尔德山地,西部是沙漠地带,高原与山地间有占国土大部分的美索不达米亚平原,绝大部分海拔不足百米。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自西北向东南贯穿全境,两河在库尔纳汇合为夏台阿拉伯河,注入波斯湾。东北部山区属地中海式气侯,其他为热带沙漠气侯。夏季最高气温高达50℃以上,冬季在0℃左右。雨量较小,年平均降雨量由南至北100-500毫米,北部山区达700毫米。 

    首都:巴格达(Baghdad),人口796万(2003年估计数)。 

    行政区划: 全国分18个省,省下设县、乡、村。18个省是:安巴尔(anbar) 、埃尔比勒(arbil)、巴比伦(babil)、穆萨纳(muthanna)、巴格达(baghdad)、纳杰夫(najaf)、巴士拉(basrah)、尼尼微(neineva)、济加尔(dhi qar)、卡迪西亚(qadisiyah)、迪亚拉(diyala) 、萨拉赫丁(salahuddin)、杜胡克(dohuk)、苏莱曼尼亚(sulaymaniyah) 、卡尔巴拉(karbala) 、塔米姆(tameem)、米桑(misan)、瓦西特(wasit)。

    简史: 伊拉克有悠久的历史,两河流域是世界古代文明的发祥地之一 ,公元前4700年就出现了城邦国家。公元前2000年先后建立被誉为“四大文明古国”之一的巴比伦王国、亚述帝国和后巴比伦王国。公元前550年为波斯帝国所灭。公元7世纪时被阿拉伯帝国吞并。16世纪受奥斯曼帝国统治。1920年沦为英国“委任统治区”。1921年8月宣布独立,成立伊拉克王国,在英国保护下建立费萨尔王朝。1932年获得完全独立。1958年7月14日以阿卜杜勒·卡里姆·卡赛姆为首的“自由军官组织”推翻费萨尔王朝,成立伊拉克共和国。1963年2月8日阿拉伯复兴社会党推翻卡赛姆,建立以该党为主的政权,但由党外人士阿里夫任总统。1968年7月17日,以艾哈迈德·哈桑·贝克尔为首的复兴党军官集团联合阿卜杜勒·拉扎克·纳伊夫青年军官集团推翻了阿里夫,复兴党再度掌权,推行阿拉伯“统一、自由、社会主义”的纲领,贝克尔出任总统。1979年7月贝克尔因病辞职,复兴党人萨达姆·侯赛因 接任总统。1980年伊拉克因同伊朗边界纠纷发动历时8年的两伊战争。1990年7月中旬,长期存在于伊拉克与科威特两国之间在石油政策、领土纠纷和债务问题等方面的争端日趋尖锐,同年8月2日,伊拉克突然出动10万大军入侵科威特,1天后,科威特全境沦陷。伊拉克入侵科威特的行动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强烈反应,美国等西方国家经过5个多月外交斡旋和紧张的军事调遣后,1991年1月17日晨,以美国为首的多国部队开始向伊拉克发起了代号为“沙漠风暴”的军事打击。2月24日,多国部队向伊拉克部队发动了代号为“沙漠军刀”的地面攻势,伊拉克军队在遭受重大伤亡后于26日宣布接受联合国自伊拉克侵略科威特以来通过的12项有关决议。2月28日零时,多国部队停止了一切进攻性行动,持续了42天的海湾战争结束。2002年下半年,美国认为伊拉克支持恐怖主义,研发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对美在中东的利益构成了“潜在威胁”,称美国掌握了伊拥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确凿证据,对伊政权一再隐瞒事实、欺骗国际社会的行为已经失去了耐心,公开表示将以武力推翻萨达姆政权,并随之大量陈兵海湾。2003年3月,美英以伊拉克拥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为由发动伊拉克战争,4月9日,美军攻占巴格达,萨达姆政权垮台。战后的伊拉克满目疮痍,暴力袭击事件不断,安全局势动荡不安。2005年4月,伊拉克组成过渡政府。2005年10月25日,伊拉克新宪法在全民公决中以78%支持、21%反对的高支持率获得通过。同年12月15日,伊拉克举行了伊战后首次正式议会选举,投票率达70%左右。根据伊拉克宪法规定,新议会将会任命一名总统和两名副总统,然后再由总统委员会在15天内任命总理。而总理则需要在30天内组建政府并得到议会的通过。 

    国家政要:总统贾拉勒·塔拉巴尼(Jalal al-Talabani) ,2005年4月当选并宣誓就职,他与副总统加齐·亚瓦尔和阿卜杜勒-迈赫迪三人组成总统委员会。同年4月易卜拉辛·贾法里任过渡政府总理。

    政治:在2005年10月25日全民公决中通过的宪法规定:伊拉克共和国是拥有完全主权的、独立的联邦国家,实行议会代表制。每10万居民拥有一个联邦国民议会的席位,议员代表整个伊拉克人民的利益。每届议会任期4年。联邦国民议会中妇女的席位不得少于25%。联邦的行政权力由共和国总统和内阁共同承担;总统由议会三分之二多数选举产生,任期4年。总统必须出生时就是伊拉克人,其父母也必须是伊拉克人,年龄在40岁以上。总统指派在议会中享有多数席位的党团领导人组建政府。内阁成员由总理推选,总理还担任武装部队总司令职务。伊拉克地区政府拥有行使立法、行政和司法的权利;地区政府可以按照需要的方式实行管理,并有权建立自己的“安全组织”,如警察部队、治安部队和卫队等。地区政府在不违反国家宪法的前提下,可以起草自己的法律,确立自己的行政权力机构以及行使这些权力的机制;宪法承认库尔德地区和其作为一个联邦地区现有的权力。伊拉克是伊斯兰世界的一部分,是阿拉伯国家联盟的创始国和正式成员;官方语言为阿拉伯语和库尔德语。伊斯兰教是伊拉克官方宗教,是伊拉克立法的主要依据之一。宪法保证宗教自由。

    经济:伊拉克地理条件得天独厚,石油、天然气资源十分丰富,现已探明的石油储量达1125亿桶,是仅次于沙特的世界第二大石油储藏国,在欧佩克和世界已探明石油总储量中分别占15.5%和14%。伊的天然气储量约为3.1万亿立方米,占世界已探明总储量的2.4%。磷酸盐储量约100亿吨。工业主要有石油开采、提炼和天然气开采。油气产业在国民经济中始终处于主导地位,为伊支柱产业。伊于1973年实现了石油工业的国有化。两伊战争结束到海湾战争之前,伊拉克平均日产原油350万桶,最高时达450万桶。海湾战争结束后由于开采设备被毁,石油日产量跌至30万桶。 1996年12月安理会第986号决议实施后,石油生产开始恢复。 2000年,伊平均日产石油约257万桶,主要通过伊土(耳其)石油管道和贝克尔港出口。土计划铺设第3条土伊石油管道,提高伊基尔库克向土吉汉港输油能力。2000年11月,伊叙(利亚)决定重开两国关闭了18年之久的输油管道,2001年1月,两国决定在伊基尔库克油田至叙班尼亚斯港之间重新铺设一条输油管道,取代已老化管道。目前,伊拉克原油日产量约200万桶,日出口量约140万桶 。伊拉克70%的天然气属于石油伴生气,主要产于北部基尔库克油田和南部鲁迈拉油田。伊拉克有9个集气站,日处理天然气0. 42亿立方米。天然气通过管道输送至位于祖拜尔和巴士拉的液化处理站经液化供出口。伊拉克的可耕地面积占国土总面积的27. 6%,农业用地严重依赖地表水,主要集中在底格里斯河和幼发拉底河之间的美索不达米亚平原。农业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三分之一。主要农作物有小麦、大麦和椰枣等,粮食不能自给。全国有椰枣树3300余万株,平均年产椰枣约630万吨。伊拉克主要旅游点有乌尔城(公元前2060年)遗址、亚述帝国(公元前910年)遗迹和哈特尔城(俗名“太阳城”)遗址,位于巴格达西南90公里处的巴比伦 是世界著名的古城遗址,盛传的“空中花园”被列为古代世界七大奇迹之一。此外,底格里斯河沿岸的塞琉西亚、尼尼微等,均是伊拉克著名古城名胜。主要出口原油、天然气、椰枣、化肥等,进口各种生产资料、粮食等生活必需品。2004年7月29日,美国总统布什签署命令,正式取消美国对伊拉克实施了长达14年的经济制裁 。 

    由于两伊战争、海湾战争以及国际社会对其实施全面制裁,伊拉克的石油设施遭到严重破坏,经济基础设施也基本陷于瘫痪。2003年3月,美英以伊拉克拥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为由发动伊拉克战争,导致萨达姆政权垮台。战后的伊拉克满目疮痍,暴力袭击事件不断,安全局势动荡不安。伊拉克并没有像美国曾描绘的那样,进入“一个民主、自由和富裕的新时代”。 

    军事:1921年独立后在英国帮助下建立王国军队。20世纪30年代先后建立空军、海军。共和国成立后,改组了军队。武器装备主要来自前苏联,并从法国、意大利、西班牙、巴西等国购买了大量先进的武器装备。两伊战争停火后,伊优先发展军火工业,花巨资引进高科技和购买国外尖端技术设备,努力使武器装备国产化。海湾战争期间,伊军队和武器装备损失惨重,大部分军事工业和设施被摧毁。战后,联合国通过销毁伊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决议。在联合国的监督下,销毁了一些导弹、生化武器和核设施等。由于联合国的制裁,其武装部队50%的武器缺少零配件。2003年伊拉克战争期间,伊拉克军队全面溃败,并于战后被解散。

    文化教育:悠久的历史造就了伊拉克灿烂的文化。如今,伊拉克境内古迹遍布,底格里斯河沿岸的塞琉西亚、尼尼微、亚述等均是伊著名的古城。位于巴格达西南90公里的幼发拉底河右岸的巴比伦是与古代中国、印度、埃及齐名的人类文明发祥地,盛传的“空中花园”被列为世界七大奇迹之一。已有1000多年历史的伊拉克首都巴格达更是其辉煌文化的缩影,早在公元8至13世纪,巴格达就成为西亚和阿拉伯世界的政治经济中心和文人学士荟萃之地。大学有巴格达、巴士拉、摩苏尔等大学。海湾战争后,伊教育经费不足,师资严重匮乏,同时,由于人民生活困难,伊适龄儿童和青年(6-23岁)入学率大幅下降,教育严重滑坡。成人识字率为54%(1998年)。

    新闻出版:主要报纸有:《革命报》,复兴党机关报,1968年7月创刊;《共和国报》,政府机关报,1963年创刊;《伊拉克报》,库尔德民主党机关报,1968年创刊《巴格达观察家报》,伊拉克对外发行的英文报纸,1969年创刊。另外,《巴比伦报》也是伊较有影响的报纸。1959年11月创建的伊拉克通讯社是伊官方通讯社,用阿拉伯文和英文两种文字发稿。伊拉克共有16座中波广播电台,一座调频广播电台。伊拉克共和国广播电台影响最大,分两套节目用阿、英语播出。伊拉克共有13座电视台,巴格达有两个台,一台为中央台,二台为青年台。主要为阿语节目,插播英语新闻。 

    外交:奉行中立、不结盟政策。是阿拉伯国家联盟、阿拉伯议会联盟、石油输出国组织和阿拉伯石油输出国组织成员国。2004年6月28日,科威特恢复与伊拉克的外交关系,美国与伊拉克恢复外交关系。 

    与中国关系:1958年8月25日中伊正式建立外交关系。2004年3月,伊拉克临时管理委员会主席穆罕默德·巴赫尔·乌鲁姆来华访问。